今天我们聊一个很丧的话题:工作五年,职场人是如何一步一步毁掉自己的。
它们都记录在自己的日记本里,来自于对外的观察,以及对内的自省。
今天翻出来,整理成 20 条。
大家也可以做一下对照。
01 追求快餐式获得感。
不看书,偏爱听书,特别是那种 10 分钟、 20 分钟解读类,听完后有种莫名的满足感,但听完后,什么也记不住。
02 渴望快速成功。
你看那谁资质差不多,月入五万。你看那谁把握了风口,当上 CEO 。我差的不是能力,而是机遇。
——错了,你差的就是能力。至少,你缺少看到他们成功背后系统性原因的能力,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,这不是单纯,这是傻。
03 不成体系。
总是被他人带着走,今天 A 说学什么好,就马上报名;明天 B 说要完成这个,马上做好。于是杂乱无章,不成体系。做事时只知道「使命必达」,不知道「为何使命」。不知道原因的工作,只是劳作。原因是一切的起点,它是工作失误的原因,是工作成功的原因。
想做公众号,写了几篇文章,没人看,放弃了。想做抖音,剪视频太麻烦,放弃了。热情很多,坚持很少。好文章,赶紧收藏!干货,马上码住!收藏了一堆资料,一段时间后却不知道它们在哪里。昨天辛苦了,今天放松一下,追追剧。白天累了,晚上的课程就算了,看看综艺。每天总有理由奖励自己,好像自己有多大的成功似的。才看三分钟的书,就被他人的信息勾走,然后参与到朋友们的讨论中。才开始做 10 分钟的材料,就被推送的新闻吸引,然后滋滋有味地品尝最新鲜的八卦。每天都感觉很忙,被安排做这做那,还总为自己的努力而感动。但当总结的时候,却发现自己的知识、经验、技能都是碎片,人生没有一条主线。方案里有错别字,小事,改了就是;汇报时表达不清晰,小事,八九不离十。不注重个人的品牌建立,最后别人也不敢托付重要的事。你给我多少钱,我自然做多少事。做事的目的,不再是为了做得更好,而是完成就好。这确实对得起拿的工资,但对得起自己吗?你难道只是为现在打工吗?怀念大学时候的辉煌,哀叹现实生活中的默默无闻。活在记忆中的人没有未来。这人说得不好,那人做事不严谨,那家的方案普通——反正别人的总看不上。挑刺的人自己身上也带刺,带刺的人只会被嫌弃,被嫌弃的人终究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。策划完不成,因为时间不够;项目效果差,因为预算就那么多;他人不配合,因为公司文化差。外部环境永远是罪魁祸首,自己永远是受害者。领导布置工作,这是剥削我;同事让我帮忙,是掠夺我的劳动果实。然后把自己关起来,觉得这就是安全。安全是安全了,机会也被关在了门外。“我就是 Real ,所以说话肯定容易伤人,不要介意。”“我有社交恐惧症,所以还是少出去 Social 。”恩,贴一个标签,就可以画地为牢。喜欢当鸡头,喜欢出类拔萃、被人捧在手心的感觉。但是,在鸡头的人,终究是鸡。机会出现的时候,第一反应是:我不行。我的能力还差点,我的经验不够,我的性格不合适。总之,原因总能找到一堆。但是,有多少事情是准备好了然后自然而然?大多数时候,我们都是在缺乏中不断地补充,在不行中变得行。这人夸你年少有为,那人夸你后生可畏,于是飘飘然,觉得自己真的配得上这些彩虹。所有的赞美背后都是有所求,对方求的可能是你岗位带来的利益,可能是你掌握的某些信息。在大多数时候,求的肯定不是脱下这些衣服以后的你。领导给了一件事,他为什么不教我?找同事配合做一件事,他为什么不帮忙?总觉得全世界都应该迁就你。可是,凭什么?职场上,没有人的时间理应花在你的身上。每天重复地做机械的工作,不去考虑提升效率的手段,多年后就只剩苦劳。你会被人称作勤奋,但是,企业奖励的是有高绩效的人。渴望快速获得成功,但是,如果都那么容易,那么大家都可以;如果大家都可以,那么这就不稀缺;如何这个不稀缺,那么获得它就谈不上成功。真正能让你不同的,必须是某种深度坚持带来的积淀,只有厚积,才能薄发。把错误归因于外界,把他人看成狼看成虎,于是自己就是受害者,委屈、无助,这是讨好,因为没做好,肯定不是自己的错。静态地看待自己,享受当下,觉得挑战和改善没必要,因为现在就很好。可是未来的挑战注定更多,不及早准备,就只能更快被淘汰。去找到一个真正值得你学习的人,他一定不是网上被包装的某个所谓成功人士,他一定不是被风吹起来的猪,他可能就是你的上级,或者你的前辈。当想要讨好自己、心态太急的时候,看看他,给自己倒一点凉水,冷寂一下。- 更多值得一读的文章 -
《学习路径图》
《曹将公众号三年精华合辑》-150篇